库木吐喇石窟是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库车县城西南28公里处,始凿于公元4世纪,于11世纪左右废弃。库木吐喇石窟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,主要开凿于天山山脉南麓的却勒塔格山西坡,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,壁画艺术“唐风”较浓,亦有少量雕塑,还有大量的龟兹文、汉文、回鹘文的题记,是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。
库木吐喇石窟洞窟形制多样,主要有中心柱窟、大像窟、方形窟和僧房窟,此外,还有一些形制特殊的异形窟。洞窟内保存着2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及一些塑像残迹。库木吐喇石窟是佛教在龟兹地区繁荣和发展的见证。不管从壁画题材、艺术风格,还是绘画技艺等方面,都较完整地反映了公元5世纪至14世纪间龟兹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与变迁,也是中原汉传佛教回流的有力见证,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见证。